隨著各地夏收接近尾聲,夏種、夏管正在抓緊進行。農業農村部小麥機收調度顯示,截至6月19日,全國已收獲冬小麥面積約3億畝,黃淮海地區大規模機收進入尾聲。在主產區局地遭遇極端天氣情況下,今年的收獲來之不易。當前,各地持續抓緊“三夏”生產,為全年糧食生產夯實根基。
6月13日,記者從國開行河南省分行獲悉,該行發揮開發性金融優勢,向延津縣城鄉融合發展一期工程項目累計發放貸款3.1億元,用于支持延津縣高標準農田建設和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
6月13日9時許,當記者趕到長葛市石象鎮尚官曹村地頭時,種糧大戶薛恒盛和農機手已經忙活了2個多小時。只見一臺玉米精量播種機正在田間作業,隨著泥土被翻騰上來,一粒粒玉米種子和肥料便被均勻地播種到土壤里。
6月13日,記者從省鄉村振興局獲悉,剛剛過去的夏收攻堅戰中,全省1.4萬名駐村第一書記和2.5萬名駐村干部奮戰在基層一線,幫助農戶搶收夏糧,累計幫助脫貧戶35萬余戶,幫助監測戶約5萬戶。
截至6月11日12時,焦作市250.96萬畝小麥,累計收獲250.96萬畝,占比100%,其中,100.2萬畝種子繁育田,已收獲100.2萬畝,占比100%。
6月12日,浚縣新鎮鎮邢固村,種糧大戶劉丙利的160畝地全部種上了玉米。
6月13日,記者從省鄉村振興局獲悉,剛剛過去的夏收攻堅戰中,全省1.4萬名駐村第一書記和2.5萬名駐村干部奮戰在基層一線,幫助農戶搶收夏糧,累計幫助脫貧戶35萬余戶,幫助監測戶約5萬戶。
河南夏播進度:截至6月13日,全省夏播面積8470萬畝,占預計面積的93.1%
6月11日,記者從省氣象局獲悉,受東北冷渦影響,近期我省局地強對流天氣呈多發態勢。各地應搶抓有利時機,加快夏播進度;同時警惕強對流天氣的不利影響。
在位于新鄉縣的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試驗田里,五六個年輕人正彎腰忙碌著,路旁一頂近百平方米的藍色帳篷十分搶眼,3萬多株剛剛搶收來的“新材料”整齊排列,煞是喜人。
“時間不等人,湊合著吃點就行。”6月8日中午,在安陽縣高莊鎮蔣臺屯村的地頭,當記者問收割機手路紅軍的愛人宋大姐,他們兩口子中午咋吃飯時,她這樣說。
6月7日,濟源示范區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發布《濟源示范區受損小麥定點收購公告》。公告稱,為降低種糧農民損失,方便群眾售糧,根據《關于進一步做好2023年夏糧收購工作的通知》(濟糧〔2023〕40號)文件精神,經研究確定濟源市糧業有限公司為2023年受損小麥定點收購企業,對不超標芽麥、超標小麥等受損小麥按照以質定價原則敞開收購,應收盡收。
6月6日早上7時剛過,張心玲和同事黃麗華、陳一品、王雙成“組隊”來到滑縣萬古鎮杜莊村。
6月7日,浚縣王莊鎮5萬畝小麥良種繁育基地,兩臺大型收割機不停穿梭。
6月6日上午10點,我們跟著中原油田駐濮陽縣白罡鄉東柳村第一書記胡銘俊來到該村麥收“戰場”。“水來啦!”胡銘俊嗓門大,人又利索,不一會兒,綁在他電動車后座的一箱水就分發到正在田里忙活的村民手中。
“碧空萬里,真喜人!”6月6日,延津縣供銷合作社延壽為農服務中心負責人李元智說。他是周邊村子4萬畝小麥的“田管家”,連續幾天忙著搶收、晾曬、入庫,沒睡過一個囫圇覺,但當天的好天氣讓他連日的疲憊消失殆盡。
繼6月1日大河報·豫視頻特派四路記者,分赴豫南信陽、南陽、駐馬店、平頂山四地,推出四市麥田搶收大直播后,6月6日至7日,大河報·豫視頻再次特派三路記者,隨河南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處室負責同志一起,赴豫北新鄉、鶴壁、安陽三地,再次推出豫北三市小麥搶收大直播。
“老李3畝150元,老張1.4畝70元……”6月5日,睢縣董店街道楊橋村的麥田里,機聲隆隆,收割機不停穿梭;周玉峰正忙著丈量土地,并把明細記錄在小賬本上。
6月5日,焦作市溫縣黃河街道張莊村的一片麥田里,4臺大型收割機正來回穿梭,開足馬力搶收小麥,收獲后的小麥隨即被送到晾曬點晾曬。
6月4日,記者從焦作市獲悉,該市小麥種子田繁育面積100.2萬畝,已摸排種子儲備田19.14萬畝,預估可用作種子2500萬公斤。
6月4日,記者從省氣象臺獲悉,本周我省多對流性天氣,麥收區要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做好收割機具的調度,抓住有利天氣條件開展夏收工作。
6月2日,西平縣二郎鎮老王坡高標準農田示范區,1.1萬畝種子田正在搶收。
持續陰雨天氣,讓夏糧收購工作也面臨著考驗。為認真做好2023年夏糧收購工作,6月2日,記者從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獲悉,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對于只能用作飼料和工業用糧的超標小麥,由當地政府分類做好收購,嚴防不合格糧食流入口糧市場,最大限度維護種糧農民利益。
5月31日,連續陰雨后天放晴了,在淮濱縣桂花街道鄭營社區一處麥田里,兩臺履帶式收割機開足馬力,在麥田中穿梭搶收。收割、脫粒、秸稈還田,直到卸糧筒噴出麥粒,種糧大戶郭飛宇懸著的心才放松下來。
滑縣是河南省第一產糧大縣、中國小麥第一縣,常年種植糧食作物300萬畝以上,總產30億斤左右,素有“豫北糧倉”之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