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網訊 “我是做基礎教育研究工作的,‘雙減’政策落地之后,我一直在關注這方面的問題。”省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召開在即,記者見到省政協委員、開封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楊好勤時,她正在和同事們探討即將上會提交的提案。
楊好勤說,她今年重點關注小學生書包過重和課間10分鐘消失問題,“我稱之為‘雙減’姊妹篇,希望能夠引起社會關注,讓社會、學校、家庭三方聯動,共同為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力”。
“小書包”牽動“大民生” 如何為學生書包“減重”?
“我在網上看到一張照片,學生書包拉鏈都撐開了,里面各種書本考卷特別多。”“我家孩子讀小學,有一天送孩子上學,拎一拎書包,有十幾斤重。”“為學生書包減重十分有必要,這需要政府、學校等共同努力。”……
談論到書包過重問題,楊好勤和同事們你一言我一語,紛紛獻言支招。
“小學生書包超重,早已不是新鮮話題,隨著‘雙減’政策落地,學生課業負擔整體有所減輕,但學生書包超重問題卻依然存在。”楊好勤告訴記者,他們選取了開封市市區12所學校,對1—6年級469名小學生進行書包內容查看、稱重和學生體重等方面的抽樣調查,發現小學低年級段書包平均重量為2.865公斤,最大值為3.7公斤;中年級段書包平均重量為5.481公斤,最大值為12.3公斤;高年級段書包平均重量為5.878公斤,最大值達到了13.5公斤。
“將稱重記錄的中小學生自身體重與書包重量一一對應折算后,發現參與測重的小學生中,359名小學生書包重量超過其自身體重10%,也就是書包超重,占比76.5%。其中尤以中年級段最為嚴重。”楊好勤說。
“書包超重看似是學校教育中的一個微小問題,其實卻與每個孩子的健康成長息息相關。”楊好勤告訴記者,書包超重會引起身體姿態的改變,進而引起頸部、肩部和背部的不適,甚至會造成學生脊柱畸形。“這與整個‘減負’工程緊密相關,是真正的民生工程,是需要社會、政府、學校和家庭綜合協調治理方能真正有效解決的。”
她在提案中建議,出臺相關政策規定,完善制度建設,并加強政策宣傳。在學校層面,建議立足實際制定學生“書包瘦身”實施方案,提出減輕學生書包負重的具體標準和措施,廣泛開展書包“瘦身”主題行動,積極改善學校辦學條件,讓“雙減”不僅體現在減輕學生學業負擔上,也體現在減輕身體負擔上。
小課間靜悄悄 如何找回“消失的10分鐘”?
“課間10分鐘俗稱小課間,是中小學生調節學習狀態、緩解疲勞和相互交流的重要時段,對學生來說十分寶貴。”楊好勤告訴記者,她從很多地方關注到小學校園存在“課間靜悄悄”的現象。
楊好勤告訴記者,早在2021年教育部頒布的《未成年人學校保護規定》中就明確指出,“學校不得對學生在課間及其他非教學時間的正當交流、游戲、出教室活動等言行自由設置不必要的約束”。
“但目前來看,‘課間圈養’問題仍相當普遍。過度約束孩子的課間活動時間,長期囿于教室、教學樓中,培養出來的往往是溫室花朵,是越來越多的‘小胖墩’‘小眼鏡’。”楊好勤說。
在楊好勤看來,安全風險、教師“擠占”是課間活動消失的突出原因。“我們也制作發放了一些問卷,對一些學校、家長及社會相關人員進行走訪,得出確實要把這10分鐘的有效時間實實在在還給每一個學生的結論,沒有10分鐘的緩沖,孩子下一節課的學習效率會受到嚴重影響。”
10分鐘很短,但也可以很豐富。楊好勤說,正是無數個10分鐘的“嬉”,帶給了孩子們更健康的體魄、更專注的課上40分鐘。
為此,她在提案中建議,進一步強化制度保障,如為安全事故的權責劃分提供法律依據,解決學校放開課間活動的后顧之憂。教育部門也要行動起來,幫助家長和老師甩掉“枷鎖”,做好安全教育宣傳工作,對教師進行安全培訓,使他們掌握應對安全問題的具體方法,定期對學生進行通俗易懂的安全教育等。家長也應勇于承擔子女教育第一責任人的職責,從兒童的長遠利益出發,支持兒童在課間進行自由探索,并教育其做好自我防護。
“此外,建議學校在有效的空間內豐富課間活動,創新課間活動形式,增加大課間活動的趣味性與吸引力。”楊好勤舉例,比如音樂、體育老師,可以帶領孩子在教室里邊做一些局部動作鍛煉、多元化的游戲活動、室內操等,能夠讓孩子在10分鐘之內有效緩解學習疲勞。
“希望這兩個提案能為基礎教育‘雙減’落地之后學生的五育并舉發展和學生的身心健康提供更多保障,真正讓孩子們健康快樂成長。”楊好勤說。(河南省政協融媒體中心 劉楊 李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