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財立方 記者 陳薇】 4月21日,科大訊飛發布2024年報,公司全年實現營業收入233.43億元,同比增長18.79%;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5.6億元,由于持續在AI領域投入,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較上年同期有所減少。
面對激烈的“百模大戰”,“一邊投入,一邊商業化”已成為科大訊飛尋求可持續發展路徑。2024年,科大訊飛憑借在智慧教育、醫療、汽車等領域的商業化落地成果,時隔兩年營收增長重回雙位數。
基于國產算力訓練或將成比較優勢
大模型是AI發展史上的一次重大技術飛躍,一直深耕人工智能的科大訊飛是較早一批“All in AI”的企業之一。深入AI賽道,對大模型等基礎設施的投入不可或缺。
2024年,訊飛星火大模型持續迭代:2024年1月發布訊飛星火V3.5,4月進行功能更新,6月發布訊飛星火4.0,10月發布訊飛星火V4.0 Turbo,并在2025年1月再次升級。
今年1月,大模型競爭進入深度推理領域。訊飛星火發布深度推理模型X1;4月20日,該模型迎來升級,在數學、代碼、邏輯推理、文本生成、語言理解、知識問答等通用任務上效果顯著提升,整體表現對標OpenAI o1和DeepSeek R1。
大模型持續迭代背后,是科大訊飛不斷對AI研發投入。2024 年,科大訊飛研發投入達45.8 億元,同比增長19.37%,占營收比例為19.62%,較2023年的38.39億元增加7.41億元,這也成為當年凈利潤相較2023年略有減少的原因之一。
在目前“百模大戰”中,相較于同行,訊飛星火大模型是唯一由全國產化算力平臺訓練的通用大模型,實現了算法、算力、數據等要素的完全自主可控。
“科大訊飛使用華為昇騰系列的算力卡,經過我們和華為的共同優化之后,其效率目前已經可以達到英偉達算力卡80%左右。”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在財報后業績交流會上說,相對于同行,公司在算法優化領域投入較多,以提升大模型的性能和效率。
不過,劉慶峰表示,科大訊飛的全國產方案可為大模型行業企業提供一個兜底選擇,這也可能成為公司未來的比較優勢。
多條路徑助力星火模型商業化
然而,對大模型訓練以及國產化算力的持續投入,也讓科大訊飛面臨巨大的成本壓力。2024年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科大訊飛連續兩個季度出現歸母凈利潤虧損。因此,如何加大大模型投入的同時推動其商業化,是包括科大訊飛在內的AI公司必答題。2024 年,科大訊飛基于其在教育、醫療等行業的積累,為星火大模型探索了多條商業化路徑。
在智慧教育這一優勢領域,科大訊飛借助大模型實現AI學習機的功能升級,為學生提供更加個性化的學習方案及精準的學習資源推薦。2024年,公司智慧教育業務收入72.29億元,同比增長約30%;AI智能硬件收入達到20億元,同比增長25%;大模型賦能下的AI語言學習產品新增付費用戶355萬,同比提升35%。
在醫療領域,科大訊飛基于大模型與大數據,打造了AI賦能政務、產業、消費三端的產品矩陣。該矩陣不僅能滿足政府對基層醫療衛生服務、疾病防控能力、醫保使用效率等方面的需求,還能助力醫院提升醫療品質、患者滿意度與管理效率,同時也可解決個人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診后管理服務、居家健康咨詢和管理等問題。
2024年,訊飛醫療在政務、產業、消費三端的收入分別同比增長10%、103%和57%,并于2024年12月30日成功在港股分拆上市。
在智能汽車領域,科大訊飛2024年收入9.89億元,雖然在總收入中占比不高,但同比增長 42.16%。訊飛星火大模型應用于智能座艙、NOA輔助駕駛等產品,已與奇瑞、廣汽、長城、長安等車企展開深度合作并實現落地交付。
“用人工智能解決社會剛需,將成為公司穿越經濟周期獲得可持續收入的關鍵。”劉慶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