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圖理清名著內容、三分鐘看完一部經典電影、五分鐘看完世界歷史……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和AI技術的廣泛應用,越來越多青少年的注意力被五花八門的新媒介所吸引,比起系統的閱讀,他們更依賴于碎片化的圖像和視頻。
鄭州市金水區農科路小學語文教師李華認為,讓青少年告別碎片化閱讀,需要社會、學校、家庭合力為他們創造閱讀空間、營造閱讀氛圍、提供閱讀活動。
為了提升青少年學生的“有效閱讀”能力,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省內上百家學校建立了校內書店和校園服務中心,有力推動了書香校園建設。
4月21日,記者來到鄭州高新區復新實驗中學,一進大門,由河南省新華書店發行集團(以下簡稱“河南省新華書店”)打造的“尚書房”校園書店便映入了眼簾。店內書籍涵蓋文學名著、科普讀物、教學參考等多個領域,可滿足不同師生的閱讀需求。“書店設立在校園內,為學生閱讀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我們還打造了校內五育并舉體驗中心、家長學校、紅領巾書香學院等多種服務基地,為學校提供一站式素質教育解決方案。”河南省新華書店文化閱讀事業部經理王鵬說。
和河南省新華書店一樣,河南日報社旗下的大河書局也不斷發力校園服務,助力書香河南建設。從2018年開始,大河書局持續推進校園閱讀中心項目建設,截至目前,運營、管理的校園閱讀中心共有16家,涵蓋鄭州市大中小學三個層級。
大河書局總經理曾慶峰告訴記者,校園閱讀中心采用“兩扇門”的運行模式,一扇門對準校園,保障學校實施閱讀課程,滿足在校學生閱讀課的功能需求。同時,根據學生需求承擔校園書店的作用,向學生提供課外讀物、文創用品等。一扇門則面向社會,在閱讀課以外的時間,免費向家長和社區居民開放,真正實現公共資源的最大化利用。
校園書店和校園閱讀中心設在離學生最近的地方,不僅滿足了學生隨處有書讀、隨時可閱讀的需求,而且還通過舉辦豐富的閱讀活動感染帶動學生閱讀,從而引導學生多讀書、讀好書。
4月15日至17日,知名兒童文學作家薛舟應大河書局的邀請,先后走進大河書局7家校園閱讀中心開展系列公益講座,受到了同學們的熱烈歡迎。河南省新華書店省直書店邀請兒童科普作家、《少年航天局》系列叢書作者孫睿走進惠濟區開元路小學、江山路一小等學校開展“作家進校園”主題活動。
在數字化時代,如何更好地推動青少年閱讀“活”起來、“動”起來,讓書香恒久縈繞校園?
“推動青少年閱讀是一個系統工程,讓學生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需要學校、家庭、社會協同,群策群力、久久為功。學校可以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閱讀活動,家長可以通過‘親子共讀’等形式,讓青少年的閱讀習慣從校內延續到校外。同時,把各種社會力量發動起來,打造全社會良好的閱讀生態,讓青少年真正讀起來、讀下去、讀出效果。”河南省兒童文學學會副會長袁勇說。(河南日報記者 杜軍)